注册 / 登录
新闻公告
首页  /  新闻公告

赛题解读 | 张雷大师:寻找捕捉设计的“文化密码” 营造富有魅力和韵味的“新风景”

| 发布:2023-10-01 | 777


导语INTRODUCTION

自第十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竞赛公告发布以来,赛题“更新的家园 更美的生活”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为帮助参赛者深入理解本届大赛主题,启发设计思路,本辑赛题解析邀请张雷大师,为参赛者提供解题思路和参赛指导。







江苏省设计大师、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张·雷设计研究联合创始人兼主持建筑师。



2009年入选英国ICON杂志全球20位最具未来影响力的青年建筑师,2011年获首批“江苏省设计大师”荣誉称号。设计作品先后获第三届瑞士建筑奖提名(BSI Swiss Architectural Award)、第四届中国建筑传媒奖最高奖“实践成就大奖”入围奖、自然建造Architecture China Award最高奖“实践成就大奖”入围奖等。






Interview



01

思考激活存量空间的“引爆点”



城市更新阶段的设计创作,与增量时期有很大的区别,设计师在“白纸上画图”的机会已很少见了,未来更多的是基于“老底片”的修补、优化和调整。大量的存量空间设计,不仅要思考物质空间环境本身的更新,还要思考用什么新的业态和功能,来引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从而去激活既有空间场所,甚至成为项目所在街区或者更大范围内的发展“引爆点”。这是作品设计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同时,城市空间场所的更替应与城市文脉的演进结合起来,并以最适宜的方式呈现。这其中的关键在于,需要处理好如何在传统的历史文脉中去植入新的设计元素。比如市中心有很多遗留的老工业厂房,这些生产性工业建筑的结构、形式、空间组织等,往往非常有特点,创作时可以注重植入与当代需求相适应的功能业态,体现当代审美,形成富有活力的场所。





江苏省智能制造双创园(南京第二机床厂改造)

设计对场地内既有的高位水箱水塔等公共设施进行创作,保留了老旧厂房的排架等结构特色,并采用钢结构、穿孔金属板、玻璃等材料,处理好精致性和质朴感之间的空间关系,体现工业建筑造型特点。同时,一体化营造购物和办公新型场景,植入餐饮、艺术展馆、机车改装等多种消费场景,发展建筑、汽车、产品、设计、服装等多元化生产业态,营造形成新的城市活力公共空间。

△ 项目建成实景




02

用心寻找、捕捉设计的

“文化密码”


“文化密码,就是在实际的建筑设计实践中,不断探索那些既能引起共鸣、又能带来意外的东西,就像那些看不见的风景,看不透的风景,看不尽的风景”。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日新月异,设计变得越来越理性和流程化。但我认为,只有积极寻找那些算法和技术之外的“意外”,并基于此进行设计创作,才能真正去打动使用者,所谓“用心才能感人”。


我的体会是,好的设计要一针见血、直截了当,从项目所处的环境、当地居民生活生产方式中汲取设计的灵感和营养,捕捉感人的瞬间。


最近,我们常谈到“文化密码”这个词语,“文化”就是群体共识,“密码”就是大家共同遵循但不为人知的规律。在建筑创作中,可以从既有建筑场所及其环境中,去寻找到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比如老的材料、传统建造方式等,以当代的设计语言进行演绎并放大这些特色。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创作过程不仅仅是基于“文化密码”形成创意,更重要的是在充满限制的现状条件中,从具体的场景材料着手,实现新旧链接、催生新的价值。这就对参赛者的综合设计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





熙南里大师工作室(南京日报社地块改造)


南京日报社地块最早为该报社的印刷车间,1980年代改造成为职工宿舍。如今改造成为大师工作室和熙南里街区公共文化空间。


改造设计采用陶砖幕墙立面表现工业化建造和工匠精神的融合,色泽接近的清水混凝土和陶砖外墙肌理形成历史街区的背景,新老关系相得益彰,红色水泥台阶及展厅形成标志性公共空间。其中,建筑外立面砖幕墙花格窗造型灵感来自印刷车间活字印刷的启发,透过砖墙空隙能感受到传统肌理与当代生活的诗意叠加。

△ 项目改造前

△ 项目改造后实景




03

把作品轻轻地放在

乡村自然环境中


“下乡不仅是因为所谓情怀,更是要用专业的判断、知识、技术去解决乡村面临的问题”。


我们到乡村去,首先是要考虑创作环境的生态特质,任何类型的创作设计,都必须要基于当地自然生态、人文和地域环境特点,牢牢把握住“生态性”这个关键词,紧密结合其环境,把作品轻轻地放在自然山水田园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建议参赛者采用“针灸式”的方式去设计,从小处着眼,创作一些小而美、可持续、体现乡村特质的设计作品。


其次,我们经常能在乡村中发现很多宝贵的传统建造材料、建造技艺,蕴藏着非常珍贵的传统营造智慧和工匠精神,在设计创作过程中容易被忽略,或被新的技术替代,那么我们参赛者如何在作品中延续和发扬这些文化传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也同时是设计作品的亮点。


我的体会是,乡村中的设计创作,不仅仅是提供了一处新的房屋,更重要的是能够带给乡村新的生活方式和设计美学,形成当代可持续的美好生活场景,从而达成激活乡村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云夕深澳里书局


设计保留了原有鹅卵石垒砌建筑并改造为门厅,新增办公、图书预览和餐饮等功能空间,在改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文化地域特色,与业主和工匠保持密切沟通和联系,采用当地传统营建方式,延续传统文脉。

△ 项目建成实景






松阳陈家铺云夕MO+共享度假空间


采用当地山棕绳作为主要立面材料,由村民编织建造而成,将工匠传统与当代设计美学相结合,体现项目独特的地域性特点。

△ 项目建成实景






大赛寄语


去年我作为评委参与了第九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感受到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和发展,紫金奖建筑赛越来越成为江苏省建筑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阵地和品牌。许多参赛作品很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对现实空间的改善很有启发和帮助。


今年,也是“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的十周年,我在此衷心祝愿,未来大赛越办越好、越来越精彩,为高质量城乡建设发展提供更好的创意力量。


▲ 采访现场




作品火热征集中

 创意无限,时间有限 

 心动的你赶紧行动起来吧!











▲ 点击图片,查看参赛攻略


审  核 | 何伶俊 何培根

录  制 | 纪啸宸

后  期 | 王世坤

编  辑 | 庞慧冉

发  布 | 樊雨欣

校  对 | 曹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