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作品详情
首页  /  作品详情
作品编号
:B120-000004
参赛组别
:学生组
作品分类
: 建筑设计 - 更新类 - 乡村类 - 居住建筑
作品名称
:泥涌间·避风塘——水乡聚落的演化
团队成员
:陈彦霖
学校
:安徽建筑大学
获奖情况
紫金奖-创意设计奖-金奖    优秀作品奖-学生组-一等奖    


图版展示:


作品简介:

大澳渔村位于香港大屿山河口湾的海岸湿地,是香港最古老的社区,密密匝匝的棚屋、丛横交错的水道与木栈道构成了大澳如今的面貌,当地渔民以舢舨出入,渔村的淳朴风貌历历在目。然而全球气候变暖对位处低洼的大澳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雨季变长,洪水泛滥几率变大,台风风暴潮所造成的海水泛滥变得更加严重。此外大澳青年人口的流失使得社区人口结构失去平衡,不少社会问题相继涌现,如家庭解体、老年人缺乏照顾。鉴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给居民带来的生活压力,设计提出一项混合居住计划,希望能够积极地应对水灾、风暴潮等自然灾害以及社区人口老龄化的情况。灾后不只是重建,更是要走向预防,为了提升社区恢复正常生活秩序的能力,该计划重新考虑了居民公共活动和私人生活空间之间的界限,结合河湾泥涌的天然优势,通过新的棚屋住宅、生活街道、连接平台以及基础设施营造更具韧性的防灾社区,并逐渐恢复河涌周边的自然环境,构建一个更具有自然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家园,从脆弱迈向健全。

专家点评:

参赛选手选取了香港最古老的社区,也是最著名且较落后的渔村——“大澳”做为此次创意大赛的研究对象,选题立意明确、新颖、有针对性。

大澳渔村似乎是在香港这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旁被边缘化、被遗忘的渔村社区,常遭受水灾、风暴甚至火灾的侵袭,也常被外部社会影响与干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存环境与现代化的香港格格不入。选手着眼大澳渔村原住民的生活、生产、社会活动的传统规律,挖掘其自然的环境优势,重新考虑居民的家庭生活、社会活动、对外交流的边界,创意性的重构了社区框架,通过模块化的生活、生产、公共交往、对外交流以及基础设施等单元的建立,灵活、动态、有韧性的对社区再营造,构建了一个更具有自然和社会适应性的健康家园,并使其从脆弱迈向健全。

另外,选手还着眼未来科技发展的运用,探索了可适应自然气候、居民生活方式、社会活动变化、渔村群落空间转译且可持续营造更新的“未来乌托邦式新大澳渔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