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新闻公告
首页  /  新闻公告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赛金奖作品 | 从“邻避”到“邻附” :东南大学/东京工业大学

| 发布:2021-01-25 | 2543

001 副本.jpg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以“健康家园”为主题,吸引了320所高校,346个设计机构,6841人参赛,共征集到方案1678项,评选出紫金奖18项和其他各类奖项235项。
       回顾此次比赛,参赛选手积极尝试,创新构筑,创作出有思考、有温度、有品质的设计。
       为此,我们精心策划了第七届紫金奖获奖作品系列分享,将18个优秀作品集结成篇,让选手们自己来讲述他们的创作历程,剖析方案的闪光点。

002.jpg

003.png

作品编号 | B120-001354
作品名称 | 从“邻避”到“邻附”
设计机构 | 东南大学、东京工业大学
主创人员 | 乔润泽、高小涵
获奖情况 | 紫金奖金奖、优秀作品奖(学生组)一等奖
◎ 作品视频

004.png

点击图片查看视频


◎ 主创人员

005.jpg


分割 副本.JPG


006.jpg

007.jpg 
       在我国,每年约产生1.5亿吨垃圾。垃圾围城,是这个时代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但我们发现,大多数人垃圾分类意识薄弱,垃圾中转站甚至还受到居民的排斥和拒绝。垃圾中转站成为了城市健康与个人健康的冲突点。

008.png


009.jpg

       既然传统中转站已不再适用,我们不禁设想,是否能建立一种新型的垃圾中转站,既能高效处理垃圾,又能普及垃圾教育,更能丰富社区生活。
       这个想法逐渐在我们脑海中生根发芽,我们希望能将垃圾中转站改造成人和人交流汇聚的场所,改造成社区中一座小小的灯塔。

010.png

实地踏勘


011.jpg

      我们把目光锁定在南京市麻家巷垃圾中转站。它位于城市核心区,深处居民区内部,周边有丰富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教育资源。

012.jpg

沿街立面


      我们尝试从垃圾分类的基础功能切入,结合教育展示和社区活动,提供了一种垃圾中转站的新原型,从而使垃圾中转站变“邻避”为“邻附”。

013.jpg

剖面设计




      为了实现这一构想,我们在地下布置更新升级了垃圾处理功能,地面首层空间开放,上层设置各类健康功能空间,如运动健身、社区门诊、社区中心等。屋顶菜园与周围楼房屋顶形成立体公共空间。整体上实现了城市系统健康与居民个体健康的结合。

014.jpg

场景透视

015.jpg

轴测图

016.jpg

       作为社区中心,本方案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实现了垃圾处理和社区活动之间的积极互动。比如说,布置游泳池是因为考虑到场地清洁的需求和利用焚烧垃圾的热能;再比如,城市客厅也是因为考虑到废弃的大件家具翻新后,可以用来激活城市空间。

017.jpg

设计草图

       作为垃圾中转站,本方案的新颖之处在于:
       1. 考虑了垃圾分类之后对垃圾中转站产生的空间上的影响;
       2. 考虑垃圾中转站如何与社区积极互动,承担了教育功能,提供物质和能量支撑;
       3. 为未来日趋复杂的垃圾处理策略提供了相应的空间。
       新型垃圾中转站带来的,不仅仅是功能上的转变,更是城市场所精神的转变。垃圾中转站将成为社区活力的触发器,为居民的活动提供新的可能:人们可以在这里接受教育、聊天交往、健身运动、放松游戏。

       我们相信,那个往日被人嫌弃的垃圾中转站,可以就此焕然一新,从消极走向积极,从“邻避”变为“邻附”。

018.jpg

019.jpg



020.jpg

021.png


      问:最初,为什么会考虑选择“垃圾中转站”作为设计对象呢?
      乔:主要因为两点:第一点,因为它是冲突点,老百姓不喜欢它,城市运转又离不开它。第二点就是因为它容易被忽略。我们讲垃圾分类,容易想到前端的分类回收和末端的分类处理,但是中间的分类中转却不容易被看见。


      问:垃圾中转站是怎样避免“垃圾”对于周围城市环境的消极影响呢?
      乔:首先整体上,我们针对不同的垃圾类型,设置了不同的处理策略,诸如:“及时转运”、“有限存储”和“微处理”,并设计了相应的空间。在整体空间策略上,我们考虑将垃圾处理部分整个置于地下;在内部空间策略上,我们利用交通筒实现了空间“洁污”的两分。同时,考虑到垃圾站清洁需要大量用水,我们还复合上了游泳池的功能。

      问:你们的设计可以给周围居民的认知带来什么样的改变呢?
      乔:首先我想是对“垃圾中转站”这个场所的认知转变,从“避而远之”到“交往中心”;其次是可以通过参观等活动,加深对垃圾处理过程的理解,了解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最后就是可以改变人们对于垃圾的基本态度,通过看到垃圾对社区活动的支撑作用,人们可以意识到“垃圾是错放的资源。”


022.jpg

023.jpg

024.jpg

025.jpg

决赛现场


026.jpg


027.png

  

       随着社会经济与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城市居住区内的环境健康与垃圾分类处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作品以此为切入点,将健康教育、邻里交往等公共行为与传统的垃圾分类、中转处理相结合,让原本被动的消极空间转换为主动的积极空间,为在复杂城市环境中更好地营造健康友好的居住环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策略。


028.png

编  辑 | 廖静静

审  核 | 叶精明  徐奕然


分割 副本.JPG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

决赛(综合评审)获奖名单【学生组】

029.png



057.jpg


07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