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紫金奖建筑赛银奖作品 | 大爷大妈不用抢篮球场啦: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发布:2021-03-10 |
311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以“健康家园”为主题,吸引了320所高校,346个设计机构,6841人参赛,共征集到方案1678项,评选出紫金奖18项和其他各类奖项235项。
回顾此次比赛,参赛选手积极尝试,创新构筑,创作出有思考、有温度、有品质的设计。
为此,我们精心策划了第七届紫金奖获奖作品系列分享,将18个优秀作品集结成篇,让选手们自己来讲述他们的创作历程,剖析方案的闪光点。
作品编号 | B120-001847
作品名称 | 大爷大妈不用抢篮球场啦
设计机构 |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创人员 | 李竹、陈斯予、樊昊、殷玥、王嘉峻、杨梓轩
获奖情况 | 紫金奖银奖、优秀作品奖一等奖
◎作品视频
◎ 主创人员
近年来,频繁的旧城拆建导致老一辈人熟悉的环境在渐渐消失,集体记忆载体的缺失、邻里关系淡薄、脱离社会的失落,引发一系列中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同时,在城市大规模开发的背景下他们的社交健身场所也不断地压缩,出现了例如“广场舞大妈抢占篮球场”等热点新闻。我们希望用设计的力量去帮助中老年人找回失去的社交空间,创造能留住记忆,充满关怀的健康家园。
平面图
通过旧建筑改造,我们将目光聚焦在老旧社区的公共空间营造上,选取了常见的“服贸城”和“建材城” 这样的“大盒子”商业作为改造对象。这类建筑柱跨标准,但是采光通风条件差,难以满足当下的消费需求。
我们拆除了部分结构,将原有的庞大体量剥开,通过退台和架空平台,形成跨街区的空中街道,塑造更为开放的社区公共空间。同时在这样的“街道”中植入了菜场,市集,茶楼,剧场等市井功能,并将空中跑道、广场舞台、天台球场等健身场地穿插其中。
功能分区
中老年人喜欢面对面交流,广场舞、逛集市、喝下午茶等活动既是他们的社交方式也是获取信息的途径,而年轻人体力更加充沛。因此,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社交习惯,采用垂直分层的方式将中老年人喜欢的社交空间集中布置在低层,将年轻人的活动场地按类别分散布置在屋顶,让不同年龄层次的使用者各得其所。
古玩花鸟市场
广场舞大舞台
改造方案保留了部分原有结构,通过削切的手法从顶层开始以退台的方式营造面向城市的开放空间,打造活跃的市井街道。利用垂直化功能空间在拥挤的城市中巧妙创造出足够多的健身活动场地,服务于周边社区,提升了社区凝聚力,激发了社区价值。
作品图版
主创团队作品自述
问:该建筑在社区中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在社区中的定位是什么?
陈斯予:我们通过设计创造了充足的活动场地来缓解代际矛盾。除此之外,我们还设置了教育培训等服务功能,通过丰富的室内功能涵盖居民一整天的活动,满足其日常所需。最终,我们希望形成一个集康体娱乐、餐饮、培训、日用百货、菜场、集市于一体的社区综合体。
问:作品中提到了“重塑记忆场所”,具体是如何实现这一愿景的?
樊昊:我们通过传统街巷空间的营造、退台广场的灵活布置以及花鸟鱼虫市场、摊位等一系列中老年人熟悉的场景设置,将历史记忆、空间形态、文化生活与建筑形式相整合,使中老年人在其中获得更为亲切自在的体验。
问:通过这次设计,有什么收获?
殷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借这个机会关注了父母辈容易被忽视的身心健康问题。通过这次的设计选题,我们也对公共空间有了全新见解,对建筑师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有了更全面的认知。我们以建筑师的视角探索了中老年人深层次孤独感的成因,将提升中老年人生活品质作为出发点,尝试通过生理心理需求多维度叠加的方式来解决出现的社会问题。
决赛现场
作品基于对老旧社区中居民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环境的细致观察,将设计切入点落在提升中老年人群的日常生活品质上,就此提出了可行性较强的改造策略,并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性思考。具体操作上,通过保留既有结构体系,对老旧商业建筑的封闭型大体量进行削减,营造出空间形式上、使用方式上较为开放丰富的社区活动空间,也由此回应了“健康家园”的竞赛主题。表达语言上,以色彩明快的插画生动展现了不同生活场景,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编 辑 | 廖静静
审 核 | 何伶俊 叶精明 徐奕然 申一蕾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赛银奖作品 | 分·风·封——华南海鲜市场综合空间优化设计:华中农业大学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赛银奖作品 | 生活与生鲜——平疫结合的菜场改造:东南大学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赛金奖作品 | 移动城堡——平疫结合的疗养院设计: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七届紫金奖建筑赛金奖作品 | 多维共生的模式语言: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