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新闻公告
首页  /  新闻公告

铜奖作品荐读 | 城市充绿宝【苏州园林设计院】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

| 发布:2022-06-30 | 2491


作品编号 | B121-001068

作品名称 | 城市充绿宝

设计机构 | 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

获奖人员 | 张丹婷 张月 曲逸轩 刘亚坤 徐娇 张小莉

获奖情况 | 紫金奖铜奖、优秀作品奖(职业组)一等奖

◎ 作品视频

◎ 主创人员

主创人员(从左至右):

张小莉 徐娇 刘亚坤 张丹婷 曲逸轩 张月





在这个信息飞速更新的时代,一切都在快速迭代。借鉴互联网产品迅速响应的特点,我们设想打造一种社区公园新模式,让陈旧公园更具吸引力,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新需求。

现场调研

模块构思草图


方案选择苏州里河新村这一老旧社区的公园作为迭代改造设计的对象。里河新村建于1993年,楼宇密集,绿化景观难以满足居民目前的需求。

方案提出“城市充绿宝”的概念,构建一种可自我迭代、共享进化的低碳公园新模式,通过绿宝魔方、绿宝管家、绿宝创境三个协同使用的子系统,链接场地与使用人群,让城市即时“充绿”,低碳更新。

“城市充绿宝”模式示意图


1.构建闭环系统,推动公园高速迭代

“绿宝管家”APP使用虚拟货币“绿宝币”,引导人们采取低碳行为。奖励的低碳积分可兑换休闲、运动等不同的功能模块,实现对场地的“定制”;

“城市充绿宝”模式示意图


线上“绿宝创境”对公园进行信息化处理,搭建可沉浸式体验的VR场景,让居民共同创作公园的更新方案;

“绿宝创境”示意图


线下“绿宝魔方”运用模块化景观组合功能场景,添加低碳元素,让场地弹性迭代,减少公园改建的碳排放。

“绿宝魔方”示意图


居民首先在“绿宝管家”赚取“绿宝币”,再借助终端设备进入“绿宝创境”VR体验公园,并反馈改进建议。公园通过“绿宝魔方”根据居民建议更新搭建,完成循环。线上资源带动线下行为,线下体验丰富线上信息,闭环系统促成公园高速迭代。

场景按需自我迭代更新


2.打造低碳模块,实现绿色更新

“绿宝魔方”是场地迭代的基本单元,可根据需求升级更替。以售卖模块为例,“售卖魔方”可从存储仓升级为低碳集市。“售卖魔方”1.0仅作为临时储存仓库;2.0拉伸扩容,加入太阳能板,升级为低碳售卖点;3.0延展组合,增加置物台及座椅,可承载更多活动。

“绿宝魔方”构成示意图

公园迭代示意图


3.减少碳排放,引导低碳行为

场地使用太阳能电源,减少污染。线下的迷你电厂、蓄电盒子、低碳集市等节点与低碳教育相结合,线上通过碳积分引导低碳行为,打破设计交流的闭环,引领新的绿色生活方式。


方案轴测图


方案让每一位居民均可参与公园模块搭建,实现共创共享。公园可根据居民需求,灵活变动位置、数量,实时更替,演绎不同场景单元。“绿宝魔方”可拆解为便于运输的模块组件,用于同模式公园间的循环利用。通过共创迭代生成文教共享、康养疗愈、体育健身、集市商业、社交娱乐等多元场景,探索公园的多维可能。

方案总平面图

不同的使用场景





主创团队作品自述


“城市充绿宝”的设计构想从何而来?

张丹婷

我们认为当下社区公园更新主要面临两大新需求。一是回应速度要跃升,主动拥抱互联网节奏;二是在“双碳”目标下景观要实现多层次低碳,既要在建设内容和方式上实现低碳,也要引导市民采用低碳生活方式。我们的目光也从具体场地设计转向公园改造设计模式的升级。因此,我们认为创建一种能结合线上数字技术优势和线下低碳更新手段的公园改造设计新模式是实现新目标、满足新需求的重要途径。

绿色低碳目标

结合线上数字技术优势和线下低碳更新手段


方案对于基础设施的支撑如何考虑?

张月

我们构建了一套自我循环的低碳体系。公园的底部架空,在每个网格预留隐藏式水电接口,通过上层的井格滑轨进行基础套管连接,结合外部可拆卸组装的模块,确保场地可以高效完成装配和迭代。公园的装配系统包括太阳能、动能转换、净化灌溉等组件,并结合人群在场地中各种活动的能量转换,保证公园自身的供能。





左右滑动,查看决赛现场花絮





支文军

《时代建筑》杂志主编

同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该作品选择城市老旧社区公园作为迭代改造设计的研究对象。这些公共绿地存在空间窄小、设施简陋、景观陈旧的普遍现象,而且更新缓慢、施工复杂,难以满足人们新时代日益变化的需求。设计师试图创建一种“充绿宝”的模式,通过市民低碳生活方式,赢取低碳积分,再换取绿建模块,并利用大数据和智能技术,高效实现公共绿地空间的场景更新迭代,满足公共绿地空间低碳、节能、共创、多样、共享的目标。该设计构思前卫,符合国家的新发展导向,但理念多于实践效应。


(作品内容及图片由设计团队提供)




更多获奖作品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附件:《城市充绿宝》作品图版点击查看)



— END —



审  核 | 何伶俊  何培根

编  辑 | 姚梓阳  刘   锴

校  对 | 邱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