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奖作品荐读 | 轻“触”运河,重“链”家园【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第九届紫金奖建筑赛
| 发布:2023-04-17 |
954


引言 FOREWORD
第九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立足设计服务现实改善、设计创造文化价值,聚焦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聚焦文化活力空间的当代塑造,以“千年运河 活力家园”为主题,共征集到1451项作品(学生组1038项、职业组413项),425家机构(院校)、6353人次参与赛事。首次参赛单位121家,其中,46.28%是省外机构(院校)。
参赛作品聚焦具有真实的历史记忆和历史文化的场地,创作了一批题材多元、亮点纷呈、富有创意的设计方案。近期微信公众号将逐步推出第九届紫金奖建筑赛获奖作品解读,期待能为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大运河活力空间的当代塑造提供思考启迪。

第九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
【职业组】
银奖作品


◎ 获奖人员

△ 获奖人员(从左至右):管若尘、贾琰
姚秀利、张子懿、张胜越
创作回顾
Review of Creations



△ 《运河揽胜图》描绘的邵伯古镇——“水上城坊”

△ 设计基地文化和活动需求分析
触媒装置以“层叠屋顶、船帆不息和河镇相依”为设计意象,采用可拆卸的轻巧木构件与薄膜,进行灵活组合,形成游船、舞台、集市、桥等的多元功能空间场所,形态轻盈、体量轻便、可搭建快速,能够与古码头、古堤等场地环境产生良好的空间对话关系,并共同组成水岸之间的有趣连接体,以此“轻触”运河、“重链”家园。

△ 彼此之链——触媒单体组合设计图

△ 水岸之链——触媒码头链接设计图

△ 家园之链——设计驱动产业复兴图

△ 智慧之链——平台助力旅游服务图

春节,会客拜年。组建水上休憩空间,人们可在这里晒太阳、话家常,触媒成为老百姓聚会休闲的公共空间。
端午,草长莺飞。组建水上码头,拆解成为轻质小舟,人们可在这里举办龙舟竞渡活动,并配置漂浮系统保证行舟安全。
七月,一年一度龙虾节。组建水上舞台,与邵伯大码头阶梯形成的天然座席相互映衬,人们可在水上舞台感受活力氛围,体验邵伯水上城坊的繁华场景。
中秋,运河映照明月。组建小桥,人们可在桥上欣赏运河夜景、全息投影和灯光表演等精彩活动。
古堤人流如织,古镇如梦似幻,运河华灯重明。我们希望触媒装置设计能进一步深化,未来能在运河上闪耀,复兴运河活力,重链运河家园!

△ 设计场景
设计解读
Design Ideas

为什么会想到采用轻介入的设计方式?
张胜越
随着现代交通方式的变迁以及新运河的通航,曾今繁华的邵伯古镇归于宁静。我们期冀复兴古镇活力、让人们感受运河古镇的魅力,但同时也考虑到需要最大程度保护古镇真实的历史环境,所以我们觉得轻介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

采用标准化构建组合的建造手段,是否会影响到基地所具有的独特场地和环境特征?
张胜越
触媒装置的设计基于深入详实的场地文化要素特征和人群活动习惯调研。装置通过木构件进行衔接组合,呈现灵活多变的功能和形态,能较好地适应古码头、古堤等场地环境的个性,与其产生良好的空间对话关系。如邵伯大码头,清代时为邵伯古运河沿线最热闹的地方,我们提出利用触媒装置组合来打造今天的运河剧场和市集,可以再现历史上的活力场景。

△ 多元化的运河场景

以一组装置作为提升运河活力、唤醒古镇家园的空间载体,是很好的创意,有考虑过该装置在落地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性难题吗?
管若尘
装置以不破坏古堤、码头为前提,本身落地性、可实施性较强。技术性难题主要集中在:装置拆解成小舟后,如何确保它在水上漂浮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此,我们充分借鉴了国内外水上运动的相关成熟经验和技术,为古镇专门设计了漂浮系统,可以保证其安全平稳漂浮不倾倒。

△ 水上漂流场景

作为一个承载不同功能活动的场所,如何解决各类人群使用中的安全隐患问题?
管若尘
首先,邵伯古运河是内河,水流平缓、安全性高,开展水上活动的安全风险较低;其次,我们在休憩空间中设计了可伸降围栏,提高了人们游览的安全系数。
选手风采
Moments of Contestants



△ 现场花絮
评委点评
Opinions of the Jury

支文军
《时代建筑》主编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作品以大运河边的邵伯古镇为设计对象。设计师从古画中获取设计灵感,在人、水、船、码头、街道等元素中寻找创意火花,以构造轻盈、可变的活动装置作为触媒,尝试以轻介入手法植入到古镇多个公共空间中。这一手法赋予了运河古镇多元化的生活场景。设计尊重运河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所采用的轻介入设计策略是焕发运河古镇活力的一种有益探讨。








附件:《轻“触”运河,重“链”家园》作品图版(点击查看)
— END —
审 核 | 何伶俊
编 辑 | 何培根 庞慧冉
发 布 | 邱 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