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新闻公告
首页  /  新闻公告

赛题解读 |王建国院士:激发美好 创造价值 以人文情怀的真诚去展现和发挥设计创意

| 发布:2023-09-29 | 1067


导语INTRODUCTION

自第十届“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竞赛公告发布以来,赛题“更新的家园 更美的生活”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为帮助参赛者深入理解本届大赛主题,启发设计思路,本辑赛题解析邀请王建国院士,为参赛者提供解题思路和参赛指导。






王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东南大学教学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委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主编、Engineering编委等。



王建国院士长期从事建筑学、城市设计、建筑遗产保护等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工程实践并取得突出成就,在中国首次较为系统完整地构建了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体系、创立了基于人机互动的数字化城市设计范型;从技术层面揭示了城市空间形态“一果多因”的建构机理,初步破解了城市建设中有关高度、密度、风貌优化和管控等方面的城市设计难题,并在城镇建筑遗产多尺度保护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就。





01

立意要高远 落笔要细微



我理解的“更新”是在城乡发展演进过程中,存量环境自身机体在更新整理后,重新赢得发展动能的一个过程。从设计的维度来看,“更新”需要处理好“岁月留痕”与“旧貌新颜”的关系,提倡更加精细化和人性化的城市渐进优化,更加尊重自下而上的社会诉求和活力萌生机会,从而更好地回应和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常说,当前是“在城市上建设城市”的新阶段,创造更加美好的人居环境是当前城乡空间更新内容的重中之重。建议参赛者将“更新”置于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等国家战略背景下进行解题。当下,“更新”的热频词很多,包括了历史文化、绿色低碳、数字化等等,广大参赛者要从中去捕捉和领会国内外发展的最新动向。需要注意的是,“更新”从不同维度有不同的解读,是一个相对宽泛的命题,但设计角度不宜过多、设计内容不能“包罗万象”,要捕捉某一具体的角度进行有高度、有质量的创作,这样才能实现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作品。


以历史文化为例,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我认为,只有把鲜活的历史文化保护与社区活力、高楼大厦紧紧结合在一起,才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整体,才是中国式的现代化。


▲多尺度的北京历史城市整体

(皇城-中轴线-前门三里河历史街区)


宜兴市丁蜀镇古南街小规模渐进式更新

通过性能化导向的保护规划编制方法、“联体-共生”结构安全性提升技术、建筑功能与性能一体化提升技术以及面向实施的传统建筑营造导则和实物构件示范等举措,有助于保护街区风貌,彰显其内在历史文化价值,稳定原住民并为合理开发利用奠定基础;同时,通过引导居民参与自身房屋修建、共同参与街区风貌建设,也让居民充分了解了保护与改造的细节。历经十多年,古南街的风貌逐步提升,街区的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民居建筑性能提升卓有成效,成为国内历史文化活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成功典例。

▲ 古南街街区鸟瞰全景


左右滑动查看

部分项目改造实景


左右滑动查看

正在复兴的古南街





02

既关注过去和当下的现实性

 也鼓励面向未来的设计创意



首先,“更新”强调的是针对现实的改善,必然含有现实性。建议参赛者关注设计基地的选择,可从小微空间入手,针对城市中的某一具体场景进行设计创作。同时,也建议参赛者开展详实的一手调查,并根据不同的创作题材采用灵活的调查方式方法,如针对某一社会现象或生产生活方式开展大数据分析等。


在对问题剖析的基础上,接下来就是针对场地现实进行更新设计。在此,鼓励参赛者充分发挥设计想象力,结合当前的新科技、新场景、新趋势,如chat GPT、居家办公、互联网虚拟社群、元宇宙、新型创业空间、新交通移动方式、熟人社会、减碳零碳模式等,尽情地对未来生活生产方式进行畅想,充分展现创意。


事实上,在建筑设计发展历程中,有很多极具前瞻性、启发性和想象力的设计作品,如1960年代黑川纪章设计的“舱体建筑”、1960年代矶崎新设计的“空中城市”、1964年朗·赫伦设计提出的“行走城市”等,都是具有高度未来感的设计概念和突破性想象,对后来的建筑设计有很大的影响力。


因此,对于“更新”中的现实问题和难点,如新建建筑标准难以适应存量建筑更新或环境改善现实需要等,参赛者可以大胆尝试、大胆创新,考虑突破现有标准规范进行创意设计。


此外,当前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总体呈现融合的发展态势,参赛者也可从不同专业的交叉地带寻找创作的灵感和方向。





03

“人”是设计创作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尽可能以人文情怀的真诚去展现发挥设计创意,设计催生美好,场所创造价值,用真情实感的作品改善社会,赢得最大交集的社会共情”。


这次大赛新设了三个专项合作赛道,我觉得各有不同的场景和需求,为参赛者提供了多领域的创意设计载体。


城市合作赛道“平江九巷”专项赛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时强调,“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这就要求参赛者对“平江九巷”设计基地的创作,不能仅考虑物质空间环境的改善和提升,更要注重社会、人文、美学、文化等非物质要素的活态传承、活力激发等。这对参赛者来说,挑战性是比较大的,要求设计的内容和场景要同步塑造,要抓住街区中与“人”密切相关的生活生产方式的延续、历史文化的传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解题。

 ▲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鸟瞰


专业合作赛道“第十三届江苏省园艺博览会”专项赛道

本届园艺博览会所在地包含了马镇镇区和徐霞客博览园,设计基地范围比较大、类型比较多元,涉及生活、生产、休闲等各类存量空间,其整体更新策略应是聚焦部分关键性的空间节点进行改善,形成若干美好生活的体验链条,达到以关键局部制胜全局的效果。所以,参赛者核心是要寻找到这个“关键局部”作为设计切入点,我建议大家如有条件最好能到现场去亲身感受和体验,在深入调研的过程中去寻找感兴趣的点进行创意设计。

▲第十三届省园艺博览会专项赛道

设计选题及设计单元分布图


企业合作赛道“交通设施与城市有机融合”专项赛道

交通设施与居民的生活紧密关联,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直观感受和体验。我认为这个赛道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推动交通站点和周围的人居环境产生更多的融合,让交通设施更加具有人文、社会属性,使其成为更美好家园中的组成部分。

▲交通设施与城市有机融合专项赛道



大赛寄语


我担任了多届紫金奖建筑赛评审的主任委员,一路走来,很高兴看到大赛的影响力越来越广。通过大赛平台,一批优秀的设计师、青年学子脱颖而出,为社会所认知。同时,通过大赛优秀作品展等形式的传播、推广,也有助于推动建筑文化形成社会共识,提高全社会的建筑审美水平。


今年,大赛以“更新的家园 更美的生活”为主题,是在国家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乡建设方式从增量扩张向存量挖潜转型背景下的一项具体行动和实践诠释。希望参赛者们在充分发挥设计想象力的同时,亦能关切现实的更新改善,创作出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好作品,祝愿广大参赛者取得好成绩!


▲ 采访现场




作品火热报名中

 创意无限,时间有限 

 心动的你赶紧行动起来吧!

▲点击图片,即可跳转报名页面

(本文根据第十届紫金奖建筑赛现场采访和专家咨询会内容整理形成)


审  核 | 何伶俊 何培根

录  制 | 纪啸宸

后  期 | 王世坤

编  辑 | 庞慧冉

发  布 | 樊雨欣

校  对 | 曹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