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题解读 | 高庆辉:于细微处见功夫 于传承中谋跨越 让创意设计助力美好人居
| 发布:2023-10-02 |
519


导语INTRODUCTION
为帮助参赛者深入理解本届大赛主题,启发设计思路,本辑赛题解析邀请江苏省设计大师高庆辉,为参赛者提供解题思路和参赛指导。


江苏省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总建筑师,兼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体育建筑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文化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演艺场馆设计分会专家委员、中国城市总师委员会专家委员等。
主要从事文化、体育、教育、城市综合体、总部园区等公共建筑设计,获得亚洲建筑师协会(ARSAISA)“荣誉提名奖”、中国建筑学会(ASC)建筑设计金奖和银奖、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一等奖、WA中国建筑“技术进步奖”等50余项国内外设计奖项。曾受邀参加第27、28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中国馆展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当代中国建筑展(CCAP)”“亚洲建筑国际交流会作品展”等展览。2006年获中国建筑学会第六届“中国青年建筑师奖”,先后获得首届“江苏省文化创意英才”“江苏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师”“江苏省设计大师”等荣誉称号。

Interview
01
设计场地、题材的选择
契合主题的场地和题材是好创意的第一步
今年,紫金奖大赛正好走到第十届,我曾作为“运动员”带学生获过第四届大赛的金奖,也作为“裁判员”参加过大赛的评审。开放式命题是紫金奖建筑赛的特点之一,赛事既是命题作文,又是选题作文,所以选好址、拟好题很重要。
这次赛事仍然鼓励多元的创作形式、类型、尺度和对象。首先,参赛者可结合个人的专业特点,要对选址、选题有着充分的了解,尽可能从自己所在的城市和地区,或身边熟悉的场地入手。
需要强调的是,场地题材选择要尽量避免雷同和套路化。一般来说,除了老旧建筑、老旧小区和历史文化空间等具有广泛性、代表性的场地题材外,我们建议参赛者用心关注和发现城乡发展中既存的现实问题,参赛者可多角度地观察城市、乡村,以真实客观的视角切入城乡,发觉身边一些容易被忽略或遗忘的既有空间和题材,这往往更容易吸引和打动评委。比如某些仅仅建成10年左右、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价值提升的工业园区或建筑,以及城市中的老商业街区、滨水码头等题材,其实都比较具有独特性。
总之,建议参赛者不一定都要选择历史悠久或宏大叙事的场景,不妨也去关注一下身边易被忽略但又有现实意义且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此外,这次大赛也增设了专项合作赛道,参赛者可多加关注,其中也有不少富有挑战的题材。

▲【闲置空间】淮安生态文旅区枚皋路桥下空间
(基地编号068)

▲【老公园】南通如皋市水绘园风景区动物园
(基地编号049)

▲【老旧街巷】南京秦淮区新街口南台巷街区
(基地编号003)

▲盐城亭湖区盐城发电厂老厂区
(基地编号072)
大赛组委会发布的设计基地
总体来讲,在我的理解中,城市更新往往于细微处见功夫,创作题材不需要过于宏大,精准、精细、精致更重要。通过创意设计引导更多“以人为本”的高品质空间营建,我想,这也是这届大赛的目的之一。
02
创意方向的选择
设计创作的题材、设计逻辑和设计内容要形成闭环
参赛者要着力剖析作品选址、题材中最突出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手段予以解决。在解题过程中,“更新”的立意、策略、路径与方法要科学。设计立意要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大方向,发现问题要有针对性,设计构思要具有突破性,并具备一定的可落地性。最好还能通过材料、空间、结构、业态的适度前瞻性考虑,使得设计逻辑自洽、内容相互匹配。
除了关注历史文化文脉延续、绿色低碳发展等城乡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和要求之外,参赛者在设计创作中还需要提倡留存不同时期城乡空间的发展记忆、历史空间肌理延续,鼓励多样性的旧改与新建组合而成的混搭与并存,传统与新兴业态的策划等等。
过去,一些地区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仅关注文保单位的保护,而忽略了建国以来各个时期那些运用砖砌、水刷石、马赛克面砖等元素建造的建筑,以及经典的现代建筑。因缺乏这样的认知,部分设计师在开展设计时,认为它们没有价值,通常采用拆除重建的方式,新建了一些所谓与历史风貌协调的假古董,这种做法造成了城市风貌的两极化:一方面是崭新的现代建筑,另一方面是传统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假古董并存,城市文脉的延续性、风貌的整体性被割裂和破坏了。所以,保持城市风貌、空间、生活的连续性和多样性,是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一环,需要参赛者在设计的过程中予以特别关注。
获奖作品
我对上届赛事印象比较深的学生组获奖作品是“泵原胶囊——古城河道与居民健康的一剂良药”。这个作品将目光投向容易被人们忽略的泵房空间,对古城河道泵站和周边邻近空间进行更新再利用,将场地的废弃物——淤泥土作为原材料,以“胶囊空间”为理念,组成了兼具儿童保育、洗浴运动、净水清淤等多功能的空间组合。这种思路总体是一种绿色思维,在场地、建筑、空间与内容方面也实现了闭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时代性和代表性。
▲ 获奖作品图纸
简言之,对创意设计而言,建议参赛者把自己的真实体验和感悟带入题目,让设计能有效地引导人在空间的行为,从而形成沉浸式的体验。在场所建构层面,除了物质要素以外,可以通过风、光、热等自然要素,以及建筑原有材料合理重组的方式,营造绿色、清洁、自然的空间。同时融合新技术、新材料、新场景等设计元素,营造让人耳目一新的空间,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的。我想,这种作品的原创性也是大赛的真正目的,正如赛事主题所言,这个“更”是多音字,既是“更新”一声的动词,也是塑造“更美生活”四声的副词。
最后,在图纸表达方面,建议图面绘制和排版手法要清晰、简明,切忌过于复杂的图纸堆砌,技术路线的梳理要简洁,减少过分啰嗦的分析,重在提出问题的题眼与解决问题的最终成果呈现,让评委能够快速发现作品设计亮点。


▲第九届紫金奖建筑赛专业评审现场


▲第九届紫金奖建筑赛综合评审现场

大赛寄语
紫金奖建筑赛是一个融合城市、建筑、景观、艺术的综合品牌赛事,既立足当下的时代命题,又鼓励具有前瞻性的创意思考,为所有致力于设计的学子、职业设计师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我亦借此机会,祝愿大赛越办越好,期待更多优秀的作品和人才涌现出来,一起为提升我们的城市、国家乃至全球的家园品质做出贡献。最后也祝福紫金奖建筑赛十周年生日快乐!

▲ 采访现场
作品火热征集中
创意无限,时间有限
心动的你赶紧行动起来吧!

▲点击图片,查看参赛攻略
审 核 | 何伶俊 何培根
录 制 | 纪啸宸
后 期 | 王世坤
编 辑 | 庞慧冉
发 布 | 樊雨欣
校 对 | 曹 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