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
新闻公告
首页  /  新闻公告

建筑赏析 | 李竹:让设计赋能基础设施的空间价值

| 发布:2024-11-19 | 308

引言 FOREWORD

为推动设计创新、繁荣建筑文化,公众号设立“建筑赏析”专栏,持续推送优秀建筑作品以及设计师对作品的解读,希望栏目能成为广大设计师、管理者、投资者和社会各界鉴赏建筑作品、分享设计理念和专业讨论的平台,成为社会了解设计作品、设计师和建筑文化的窗口,以推动设计创意创新,助力美丽宜居城乡建设。


本辑为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技术与艺术(ATA)工作室主任、主持建筑师李竹的建筑作品赏析。



李竹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技术与艺术(ATA)工作室主任、主持建筑师

正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江苏省紫金文化优青人才

首届长三角建筑学会联盟青年建筑师奖获得者


主要研究方向是寻求建筑技术与建筑功能、空间之间的平衡以及艺术呈现。建筑设计实践方向涵盖城市公共建筑设计、乡村建筑及历史建筑改造设计。偏重于研究精细化设计下,工业化建造与自然本土元素相结合的建筑设计。主持及参与完成各类型项目数十项,获亚洲建筑设计奖、省部级、建筑学会等多项设计奖项,并先后在《建筑学报》《世界建筑》《世界建筑导报》《AT建筑技艺》等行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并有多项专著、专利。



CONTEXT

功能复合:鼓励公共活动

效能提升:创造空间体验

价值激活:满足多元需求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南京市江心洲排涝泵站

项目地点:南京市江心洲(新加坡∙南京科技生态岛)环岛西路以西、宏俊街以南

建成时间:2021年3月

项目业主: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南京振高建设有限公司(土建),江苏合发装饰幕墙有限公司(幕墙)

(咖啡店)室内设计:反几建筑设计事务所

建筑面积:618㎡


基础设施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功能设施。长期以来,人们更关注基础设施特定的生产工艺和功能,其设计往往在遵守相应行业规范和标准基础上进行,很少考虑设施的风貌极其与周边环境空间的关系。


实际上,许多基础设施或位于城市重要区位,或与人们生活空间相邻。作为设计师,作者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满足生产和功能基础上,激发基础设施更多的空间价值,让基础设施融入公共空间、融入人们生活。


本文结合相关的设计实践,探索基础设施安全运行与公共活力空间并举的设计策略和方式。




01

项目概况


南京江心洲(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位于主城区以西,整个洲被江堤围蔽,西岸的江堤路与环岛西路之间形成一条外高内低的景观带。为了对江堤和生态进行保护,景观带内除了水利、水警等基础设施外不允许有其他建设项目。


因江对岸城市建筑密度低且没有山脉遮挡,江心洲西岸由此享有了长时间日落,被市民誉为最美夕阳打卡地。


区位图

图片来源:ATA工作室

自然景致中的人工景观

图片来源:时差影像


本项目就是位于江心洲西岸景观绿带中的一个排涝泵站,泵站占地约6800平方米,设有集水池、水闸、泵机组、站房以及相应的维管场地,站房内主要功能是高低压开关室和管理用房,基于严格的生产流程与管理制度,整个站场实行封闭管理。


总平面图

图片来源:ATA工作室



02

功能复合:鼓励公共活动


通过对场地分析后得出,江堤路的线性交通为人们创造出优质的沿江步行和骑行时的观江视野,但同时由于江堤高于堤内地面,难以形成与江堤相平的开阔、平坦地段,以供人群的停留、聚集和休憩。本泵站项目场地前的江面、江岸旁的航标灯塔,使其吸引了诸多市民前来打卡。


因此,如何借助泵站建造契机,通过设计,让泵站的部分空间成为城市的公共空间,增设休憩空间、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合理利用排涝泵站的场内空间展视,实现泵站的科普功能,让城市基础设施的空间与城市叠加、复合并共享。


概念草图

图片来源:ATA工作室



03

效能提升:创造空间体验


鸟瞰图

图片来源:时差影像


建筑采用了在水平和竖向上“双分离”的组合方式。


在水平向,将泵站管理用房出入口和公共厕所的出入口东西分置,内部人员和车辆由环岛西路进入泵站站场,供市民使用的公共厕所由江堤路下行进入,实现了内外使用流线的互不干扰。


场地剖面图

图片来源:ATA工作室

地景般的建筑

图片来源:时差影像


在竖向上,采用土方平衡的方式通过在建筑与堤岸间的场地上堆土来进行建筑的地景化处理,这样在化解高差的同时也利用了站房的屋面空间,为江岸创造出一个相对宽阔的公共活动场地,这个场地逐渐高出江堤,形成一个可以饱览江景的巨大斜面。


螺旋形公共环道出挑在泵站上空

图片来源:时差影像

最美夕阳打卡地

图片来源:时差影像

左一:上下层的公共性分离

左二:泵站的办公内庭院

图片来源:时差影像

右:分层拆截图

图片来源:ATA工作室


同时利用螺旋坡道的方式对建筑屋顶再进行二次抬升,形成完全超越江堤的远眺视野,抬升后的下部空间被用作为市民服务,从而在十分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下、中、上三种不同的空间体验。


这个螺旋形建筑分为三层。半埋于土中的建筑基座是泵站用房和公共卫生间,建筑的屋顶与江堤路以宽大的草坡相连,可供游人休息、野餐、日光浴。


屋顶向东悬挑形成环形挑廊,环廊的形式也向公众暗示着“水的循环”这一概念,约30米跨度的环形钢筋混凝土结构也为基座里的管理用房营造出一个中央庭院,人们可以从挑廊上直接观察到泵池、水泵、水闸这些平日被封闭在泵站内部的设备设施,有助于更加直观的了解水利方面的科普知识。


徐徐升起的螺旋坡道满足骑行的条件,人们可以在顶端获得一个宽阔的、无遮拦的观江视野,环廊的顶端采用一个直跑楼梯实现了上下层空间的连通。



04

价值激活:满足多元需求


被使用出来的观江户外空间

图片来源:金锋

左一:露台上的活动

左二:商业活动丰富了场所的多样化使用

右:咖啡店内如织的人群

图片来源:金锋


很多时候一些精彩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却因为在日常使用中大门紧锁、围栏封闭而失去了对大众的友好性。这其中有设计过于理想化造成维管难度的原因,也有适用对象过于单一造成使用频率不高的原因。


但空间终究是被使用出来的,而市场也是敏锐并且活跃的,那种能积极响应人民群众需求、让城市空间得到唤新的市场消费行为应该得到鼓励。像咖啡店这一类的轻质餐饮业态,对聚集人群有快捷服务的优势。店内面积并不一定大,但强调视线景观,而且利用宽阔的室外场地进行情景延伸,容易营造出年轻人熟悉的话题性,这些恰好是项目中设计营造出来的优势。


伴随着“南京最美排涝泵站”的出圈,咖啡店也吸引到更多的市民前来打卡,这无形之中也为大家了解排涝泵站创造了机会,实现了市民需求、市场运营和科普宣传之间的良性互动。




05

结语


简单的大草坡就能为人们提供友好的体验感

图片来源:金锋


通常,人们认为只有在各个用地围墙之外的区域才叫城市公共空间,围墙以内的叫做单位,是封闭的管理领域。


在当下的城市更新语境中,设计师更需要去突破这种物理的隔阂,鼓励围墙内外进行空间共享,就像排涝泵站、变电站、公交场站等城市基础设施,通过有条件的、合理地释放一些内部空间到公共区域,从而打通城市“任督二脉”,激活城市“死角空间”,城市的空间价值才能被更有效的利用。

- THE END -



审定 | 刘大威
审核 | 何培根
排版 | 薄皓文  许文量
供稿 | 李竹


往期精彩回顾

01

高庆辉 | 汲取中华文化 创作时代精品

02

谷   建 | 未来医院建筑趋势与变化

03

傅   筱 | 问题导向的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

04

袁   玮 | 以适宜之道 创品质空间

05

徐延锋 | 匠人 匠心——精技求益 锐意创新

06

查金荣 | 师法自然 拓展边界——和谐共生之“合一”建筑设计

07

荣朝晖 | 纯粹的热爱 坚持有价值的设计探索

08

张应鹏 | 让基础设施成为城市的风景——以苏州高新区狮山水质净化厂设计为例





欢迎投稿


“AC建筑与文化”公众号建筑赏析栏目现面向社会征集相关稿件,投稿形式不限,可参照往期公众号相关推文。

稿件要求

内容方向符合新时期建筑方针要求。

投稿内容不含任何伪造、抄袭及其他侵犯他人财产权、肖像权、知识产权问题,不涉及国家机密及他人商业秘密,无意识形态问题。

投稿方式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610801300@qq.com。

邮件命名:【公众号投稿】文章名+投稿单位/个人姓名+手机号。

联系人:许文量,联系电话:15895976188(微信同号)

【收到稿件后,将在1周内回复录用意向(恕仅回复录用稿件)】